質性研究的挑戰與初學者自我準備的方法
──以教育研究為例
政大教育系 鄭同僚
挑戰一:檢視自己習慣性探究問題的立場
相由心生,導引我們作研究的基本假設是什麼?
可能的準備方法:
1、分組(實證vs.後實證)對話
2、反思日記(journal)
3、角色扮演
挑戰二:在情境中從別人身上學習
主要任務有二:建立和諧信任關係
透過訪談與觀察學習以便真實地瞭解他人
可能的準備方法:
1、分組練習交涉過程
2、日常生活經驗的活用
3、角色扮演
4、場地轉換
5、同儕一起記錄同一事件
6、同儕交互訪談
挑戰三:由自己與他人的互動中發展自覺(self-awareness)與反思
能力(reflexivity)
所謂的反思力是指,研究者能持續的察覺到他自己是他正在研究的社會情
境中整合的一部份。這其中包括了瞭解與持續的反省我們的價值觀、態
度、感覺與觀點是如何的影響者我們的研究和與情境相關的種種瞭解。
可能的準備方法:
1、反思日誌
2、當下的省察
3、周哈里窗的方法
挑戰四:由樹見林(資料的記錄與分析)
1、資料指在觀察、訪談與實地研究過程中得到的筆記、訪談稿、或文件。
所謂分析,是指瞭解資料並使其有意義化。
2、現場筆記(field notes)與interview資料的記錄
3、 分析:沒有任何的研究階段像資料分析階段那樣令人產生焦慮、自我
懷疑、自慚形穢的感覺,但這階段的收穫也最大。
4、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分析方法
可能的準備方法:
1、 寫作練習
2、角色扮演加敘寫
3、分析練習
4、 現場筆記或訪問稿的分析
挑戰五:敘說一個親身經歷的好故事
寫作很重要:任何研究者都無法不由「研究人」變成「寫作人」,但很少作者解釋自己在創造作品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行文策略。畢竟,書寫不是中性的活動,作為一個作者,我們扮演著核心的角色──我們決定要講哪些故事不講哪些故事,如何講,又對誰講等。寫作很不易,作者要決定自己的角色,同時,決定和角色相符的書寫的策略。
可能的準備方法:
1、可用前一堂課為內容來練習(由於經驗相同,可以比較)
2、自己做個pilot study 來分析
建構一個質性研究的研究計畫
一、研究問題的選擇:個人化vs. 一般化
二、研究問題的陳述: 預測控制vs. 瞭解與發現
三、文獻分析:視野vs. 限制
四、理論的使用:發現vs. 驗證
五、研究場域的選擇:後院vs. 大街
六、研究技術的選擇: 多元vs. 單一
七、參與者的選擇:彈性vs. 固定
八、研究的時間:時間表vs. 無時間表
九、先探研究(pilot study):從逼近事實經驗中學習
十、封面故事(cover story):告訴他們「這是怎麼一回事」
十一、取得進入場域的認可: 老闆 vs. 伙計
十二、研究者的角色:專家vs. 學習者
訴說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質性研究的寫成
一、作者的角色:
1、 藝術家:
2、 翻譯者/詮釋者及其一些限制:
3、 轉化者(transformer):
二、寫作的難題與可用的策略:
1、 起頭難:
2、 持續難:
3、 完稿難:
三、文字內容的形式:
建議閱讀好書:Van Maanen, J. (1988) Tales of the Field: on writing ethnography. Chicago :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 實述式(realist tales):
2、 自白式(confessional tales)
3、 印象式(impressionist tales)
4、 批判式(critical tales)
四、組織文字的方法:
1、 自然史式(natural history)
2、 編年史式(chronology)
3、 調焦式(zooming)
4、 敘事與分析並用(narrative and analysis)
5、 主題中心(topics & them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