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質性研究法授課大綱

國立政治大學99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育系博碩士班
質性研究方法  課程大綱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政治大學教育系  鄭同僚老師
課程目標
本課程在幫助初學者瞭解用觀察與談話以瞭解他人與他人世界的方法,並進而能善用相關方法進行社會問題之探究。具體來說,這課程想要幫助學習者達到下列目標:
1
) 熟悉質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及其重要文獻

2
) 深刻瞭解質性研究的長處與限制

3
) 有能力批判質性研究

4
) 有能力獨立計劃並嘗試去執行一個質性研究

課程進行方式
質性研究方法的習得,最好透過典範研讀與實際經驗的交互對話反省來學習。因此,本課程除了課堂的講授與文獻的閱讀之外,並應進行一次質性研究學者 /研究生從事研究心路歷程的深度訪談,一次觀察記錄。其次,每位同學應自行尋找有興趣之主題,進行一個初步研究計畫之撰寫,作為期末報告。此外,為讓學習者能練習批判質性研究之能力,每個同學需找兩本以質性研究法完成之學位論文或兩篇已發表之質性研究文章,進行批判與分析,後各寫成不得少於2000字之評論,並挑選其中一篇於課堂上報告。 綜言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除按時讀完指定閱讀參與課堂討論外,應繳交的書面資料計有:研究計畫(期末報告)一篇a research proposal as term paper、訪談逐字稿與分析一篇an interview transcript plus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觀察紀錄與分析一篇 an observation notes plus analysis以及論文評論two critique papers二篇,所有作業應於2009130前(all papers due on 2009/01/30)交齊。除了上述作業外,為了給予修課同學整合練習質性研究理論與技巧的機會,本課程於學期後段,將選擇一教育現場為研究場域,進行為期兩天之實地研究a two-day field research trip,研究場域與時間將於開學後討論決定,所有修課同學皆應全程參加。
上課進度
第一週
質性研究的挑戰與本課程設計(沒有指定閱讀資料) 探究問題的立場與方法:建構某種世界觀的世界 本週我們將先討論探究從事質性研究的可能理論光譜。
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 1
;陳向明 12

第二週
質性研究的設計 這個禮拜開始,我們將以批判民族誌做為基礎方法,討論一個質性研究 該如何設計。Readings: Carspecken , Chapter 2Hall, Chapters 1,2 陳向明 456 第三週
訪談法:訪談題目的設計與評價 這週除了討論不同的訪談方法,我們還要討論如何開始一個實際的研究 歷程, Carspecken書的第三章給我們一個很好的開始。這個禮拜結束 後,每個同學需要找一個政大人進行報導人適應政大生活經驗的訪談, 以便下週課堂分享與討論。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3; 陳向明 第10─14 第四週
訪談實做經驗分享與討論 從陌生到熟悉:如何進入研究現場 本週討論怎樣實際進行研究,以及初步收集資料的可靠性問題
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s 4-5
;陳向明 789
(本週開始於第三堂課進行論文評論口頭報告,報告人二十分鐘, 討論人五分鐘)

第五週
觀察法實做 本週我們將找一所附近的學校或其他場域進行觀察與紀錄。
Readings:
陳向明 151617
第六週
觀察經驗分享與討論 第七週
由樹見林:資料分析與詮釋(討論一)
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 6;
陳向明 1819
第八週
由樹見林:資料分析與詮釋(討論二)
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s 7-8;
陳向明 第20

第九週
由樹見林:資料分析與詮釋之實做
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s 9-11
第十週

質性研究的寫成
readings: Carspecken, Chapters 12-13;
顧瑜君譯著; 陳向明 21-24
第十一週
專家座談
第十二週

期末報告 田野研究

參考書目
Suggested readings
Journals: Qualitative inquiry; Qualitative sociology;Qualitative research : QR

Atkinson, P., Coffey, A., & S. Deamont (2003) Key Them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Continuities and Change. New York: Altamira Press.
(研究方法主要參考書籍)
Bogdan, R. C. & S. K. Biklen
原著/李奉儒等譯(民91) 質性教育研究:理論 與方法。 台北:揚智文化。
Carspecken, P. (1996) Critical Ethnography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Routledge.
(研究方法主要參考書籍)
Dei, G.J., Mazzuca, J., Mclsaac, E., & J. Zine (1997) Reconstructing
Drop-out:A Critical Ethnography of the Dynamics of Black Students’
Disengagement from School.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
推薦閱 讀質性研究作品)
DeMarrais, K.B. (1998) Inside Stories: Qualitative Research Reflections.
Lond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五南有李政賢中譯版)
Gardner, K. (1997) Songs at the River’s Edge: Stories from a Bangladeshi
Village.Chicago: Pluto Press. . (
推薦閱讀質性研究作品)
Geertz, C. (1973)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s. New York: Basic Books.
Hall, V. (1996) Dancing on the Ceiling: A Study of Women Managers in
Education,London: Paul Chapman Publishing Ltd. . (
推薦閱讀質性研究作品)
Metz, M.. H. (1986) Different by Design: The Context and Character of Three
Magnet School
, New York
: Routledge & Kegan Paul Inc.
Piantanida, M. & N. B. Garman, (1999) The Qualitative Dissertation: A Guide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Thousand Oaks: Corwin Press, INC.
Saldana, J. (2003)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Research: Analyzing Change
Through Time. New York: Altamira Press.
Spradley, J. (1979) The Ethnographic Interview.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Weis, L. (1985) Between Two Worlds: Black students in an urban community
college. 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 . (
推薦閱讀質性研究作品)
Wexler P. (1992) Becoming Somebody: Toward a Social Psychology of School.
Washington, D. C.: The Falmer Press. . (
推薦閱讀質性研究作品)
Willis P. (1977) Learning to Labor: How Working Class Kids Get Working Class
Job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
推薦閱讀質性研究作品)
Wolcott, H. F.
原著/顧瑜君譯 (民90)質性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Wragg, E. C.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Observ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周麗玉(民89)青少年與母親離合關係與變化歷程之研究:以一個曾經自殺青 少女的生命史為例。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胡幼慧主編 (民85)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高敬文(民85)質化研究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陳向明 (2002)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台北:五南。 許維素 (民87)輔導教師專業角色發展歷程之研究。台灣師大教育心理與輔 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宜敏 (民86) 一個諮商員的故事:僵局的建構與轉變。台灣師大教育心理 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